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浙江宁波发现一座汉代龙窑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25-10-17




  宁波10月16日电 (林波)据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16日消息,其在慈城郭塘岙完成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结构清晰的东汉龙窑,在历经两千年的尘封后重见天日。

  “这座沉睡两千年的龙窑,不仅以其完整的结构展现了汉代制瓷业的高超水平,也通过青釉与黑釉瓷的同窑烧造,揭示浙江青瓷体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该项目考古领队王光远说。

  郭塘岙窑址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八字行政村,地处长溪山脉南麓、郭塘河东岸的坡地。20世纪70年代末,文物部门在此区域发现多处汉六朝时期窑址。20世纪80年代,郭塘岙窑址被正式列为宁波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通苏嘉甬铁路建设的推进,为保护地下文物,2025年5月至7月,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对该窑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王光远表示,本次发掘最为耀眼的成果是清理出的一条长达22.5米的东汉时期龙窑。

  龙窑作为中国古代南方地区常见的窑炉形式,因其依山而建、形似蜿蜒长龙而得名。

  郭塘岙龙窑由火膛、窑床、窑尾三部分构成,属于典型的三段式结构。“窑头处还发现操作面、柱洞及排水沟等附属设施,这些设施再现了当时的烧窑场景。”王光远说。

  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批窑具与瓷器标本,从中可以窥见东汉瓷业风貌。

  譬如,以往认为,东汉时期兼烧黑釉瓷的窑场主要集中于德清窑(湖州地区)和上虞早期越窑。郭塘岙窑址出土的黑釉瓷产品表明,早在东汉时期,在越窑核心区的宁波慈城一带就已掌握黑釉烧制技术。

  这一发现扩展了社会对黑釉瓷产地的认知范围,为深入研究黑釉瓷的起源和发展提供全新视角和方向。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