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配合裕新苑住宅小区的建设,5月中下旬,阳泉市文物管理局和盂县文物管理所对规划区域进行了勘探,共发现战国以来墓葬17座,其中包括战国墓5座,汉、唐墓各1座,其余为近代墓。经报请山西省文物局批准,市县文物部门联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工作。
该墓地位于盂县秀水镇西关村二畛坪,北临公路,东面、南面是冲沟。墓葬相对比较集中。
战国墓形制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普遍深度在5.3—6.1米之间,只有M16最浅,为3.3米,所以几乎被近代的M15完全破坏。墓室大致呈口大底小,面积最大的达9.18平方米,最小的有3.74平方米。墓壁修削整齐,局部可见工具修整痕迹。头向以东向为主,仅一座为北向。葬具全部腐朽,从残存的痕迹分析,全部为单棺,2座有头箱或脚箱。人骨保存较好,葬式以仰身直肢为主,只有一座采取仰身屈肢的形式。随葬品较少,最少的仅见1件铜带钩,多的达11件。器物以陶器为大宗,其组合以鼎豆壶舟盘为主,陶器全为泥质灰陶,火候较高,轮制,素面无纹,从墓葬形制和随葬的器物分析,墓葬时代应是战国晚期。
汉墓为近方形的砖室穹隆顶,条砖铺地,四壁用条砖一丁三顺砌筑,三丁之后开始叠涩收拢,四壁略向外弧,墓门向南,葬具已完全腐朽。因墓内早年积水淤积,二具尸骸已漂浮地面并失去位置,但头向可判定为向西。随葬品有铁炉、铁镜、铁镰刀、陶壶、陶罐、陶碗等。
唐墓为长方形砖室穹隆顶,早年就已淤积并塌毁,葬式不明。该墓形制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墓门所在的南壁前后错位,所以墓门也相应地偏斜一点。墓室内有长方形棺床,条砖敷设,四壁用条砖错缝平砌。整体而言,做工比较粗糙。随葬品有砖志1合、铜刀、铁剪刀2把、铁炉2个、铁镜2面、陶罐、三彩罐2件、三彩胭脂罐1件、骨匕,同时出土的还有开元通宝铜钱。其中一件三彩盂,高10、口径8.46、底径7.4厘米,外施黄绿釉不到底,内壁近底处有一层薄绿釉,器形饱满,釉色滋润,玻璃质感很强。三彩胭脂罐,高2.7、口径2厘米,显得小巧玲珑。
盂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春秋时期仇犹国语焉不详的历史记载为这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2003年该县金龙大街东周墓地的考古发掘掀开了探寻仇犹国的序幕,此次发掘的7座古代墓葬,为研究仇犹国后的盂县历史文化、民情民俗提供了宝贵资料,尤其是唐墓的首次发掘,更是填补了晋东地区此类墓葬的空白。(韩利忠 赵培青)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