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黄柏溪遗址两度发掘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3-02-08]
为做好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湖南益阳市文物考古队于1998、1999年度配合重庆市文物部门对万州区黄柏溪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汉、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发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清理灰坑14个,房址9座,灰沟4条,陶窑2座。为建立川东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
遗址位于长江南岸的一级台地狮子山前南坡上,海拔高度为134米。文化层呈斜坡状堆积,现存面积约4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在0.5--2.5米之间,可分7个大层。
第1层为耕土层;
第2层是近现代扰乱层;
第3层为元、明、清时期堆积,该层出土有青花大碗和青花瓷碟;
第4层主体是流砂堆积,并有少量唐、宋文化遗物;
第5层出土有汉晋的花纹砖、简瓦等;
第6层以夹砂红陶为主,约占50%,泥质红陶约占40%,夹炭陶约占10%,陶器纹饰主要为细绳纹和粗绳纹,约占15%,弦纹为10%左右,其它如蓝纹、刻划纹、窝点纹、附加堆纹、网格纹也有一定的比例,尤以各种压印的大小深凹斜窝点纹与弦纹组合、横瓦纹与小凹点纹组合富有特色。各种复合型纹饰较多。主要器形以折沿、卷沿、平沿的花边深腹罐,侈口深弧腹平底罐,长颈壶为代表。上有少数竹节形高柄豆,还出土有泥质红陶锥柱形鬲足,该层约为商周时代,其中有的器形具有早期巴文化的特点;
第7层以泥质陶占优势,砂质陶居二,纹饰仍以粗、细绳纹占多数,器形以修口高领花边罐,折沿、平沿近直腹花边罐为代表。
第6层和第7大层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均分为红褐色、褐色、灰褐色。都出土有较多的直四折腹钵。多平底器,少量圜底器,其形制似有传承关系。值得注意的是遗址中出土一件细泥夹炭褐灰色折沿彩陶罐,沿饰黑彩,肩饰红彩带一周。另一件细泥夹炭灰褐色彩陶罐残片,绘黑色草叶与漩涡纹,它的质地、器形和纹饰风格具有屈家岭文化特点。还有一件高圈足陶杯具有典型的石家河文化风格。这些,为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溯江西进与川东地区原始文化发生接触和相互影响找到了例证。各层还出土有相当多的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打制石器均砾石质,形状多为扁平的砍砸器、刮削器,磨制的石斧、石凿等形体较小。此外还有鱼骨、猪骨、狗骨、牛骨和熊牙等。
房址有平地式建筑和干栏式建筑两种形式,清理时柱洞排列清楚有序。出土的两座汉代瓦窑中1号窑后半部保存有原封未动的绳纹大板瓦,对了解当时的烧制方法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该遗址下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与奉节老关庙遗址下层遗存有较多的共同性,也与成都平原宝墩村文化有较多的相似点,为分析和划分成都平原、川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以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提供了可比较的新材料。
来源:中国文物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