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艺网
首 页 考古发现 文化资讯 全国展讯 艺术个展 各地大赛 国际传讯 拍卖预告

New Page 1
 

艺 品 查 询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方曙字云白,1972年出生于景德镇。1995年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陶瓷美术专业毕业。首届江西省陶瓷技能大师,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古彩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江西省高技能陶瓷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古彩研究所理事。

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陶瓷艺术,随父方复教授学艺,主攻古彩。从事古彩艺术的研究与创作活动二十余年。在传统古彩传承的基础上,汲取姊妹艺术养分,结合新时代艺术风貌,求创新、求发展。作品既有传统古彩大红大绿古香古色的传统精神,又富有现代审美情趣。其传统古彩作品画面古色古香、设色典雅明净、线条刚劲圆起,极富装饰美感,多以吉祥题材入画;新古彩作品以刀马人物题材为主,画面气势磅礴、设色富丽堂皇,人物形态生动、细节刻画精妙。



            ......  详细情况请点击观看
方曙花木兰

 

您现在的位置:中艺网 文物资讯
中艺网--文化资讯

战国秦汉墓地发现楚文化相互研究

( 中艺网  2022年3月19日  )



  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出自《史记》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典故令人印象深刻,在真实历史上,战国秦汉时期的秦人与楚人、秦地与楚地、秦文化与楚文化之间演绎过怎样的“爱恨情仇”?最新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项目之一的湖北云梦县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相关研究,或让后人从中略窥一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白云翔1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表示,郑家湖墓地发掘是一次考古新发现、大发现,将深化学界对秦人与楚人如何相处、秦人如何治理占领地、秦文化和楚文化如何相互影响融合等重要历史问题的研究。

  他说,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是战国晚期至汉初的一批墓葬遗存,既有A区和B区的楚文化墓葬,又有C区的秦文化墓葬,它们并存的内涵及其演变,无疑再现了这一地区由楚至秦到汉的历史文化及其演变过程,并且是秦汉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过程中历史和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

  值得注意的是,云梦地区尤其是楚王城周围一带,1970年代以来已先后发掘过睡虎地秦墓、龙岗秦墓、大坟头西汉墓等10多处战国秦汉墓地,都有重要发现。在此基础上,这次郑家湖墓地发掘研究又有不少新的重要发现,如葬具绘画、长文觚等均为全新发现,还有秦文化漆器等一大批其他珍贵文物,以及诸多丧葬遗迹等。

  白云翔指出,就葬具绘画来说,虽然战国早期的随县曾侯乙墓曾有发现,但不是人物画,郑家湖墓地234号墓发现的人物形象葬具绘画,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并且绘制精致、内涵丰富,开启了汉代墓葬绘画尤其是人物绘画的先河。

  就长文觚来说,郑家湖墓地出土长文木觚年代为战国晚期,不仅年代最早、文字最长,内容是传世文献未载的“策文”,并且跟以往发现的汉代的五棱竹觚、木质的三棱觚和六棱觚等在形制上不同,其内容也不同。

  此外,郑家湖墓地275和276号墓等都是秦式铜器和楚式铜器共存;234号墓等出土的葬具绘画,是出自秦文化墓葬且图像中秦文化因素浓厚,但该墓棺椁结构、木椁设门窗又具有楚文化特征。这些新的考古发现提出不少新的问题,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将推动考古学界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和讨论。

  白云翔认为,郑家湖墓地诸如此类的新发现再结合多领域科技考古的成果,无疑用科学实证材料丰富和活化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包括楚人和秦人的丧葬文化、动植物资源及其利用、卫生疾病状况、食物与饮食结构,以及陶器、铜器、漆木器、玉器、玻璃器、纺织品等制作技术,秦楚文化交流、人群交融等。



          推荐给好友 中艺论坛  便于打印

相关链接:
» 山东嘉祥武氏祠:石刻上的华夏文明 (2025年6月30日)
» 后庄人首纹玉戚为夏王室遗物 (2025年6月22日)
» 西安发现一座唐代砖室壁画墓 (2025年6月22日)
» 系首次经考古发掘唐代新罗质子墓 (2025年6月18日)
» 沁源程壁石窟推断其开凿于北齐至隋代 (2025年6月17日)
» 周原遗址是西周考古近百年最重大发现 (2025年6月17日)
更多的文物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中艺顾问 | 有关合作 | 联系方式 | 投诉邮箱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1998-2013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 - 056-8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