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艺网
首 页 考古发现 文化资讯 全国展讯 艺术个展 各地大赛 国际传讯 拍卖预告

New Page 1
 

艺 品 查 询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张广俊,笔名张开,号老广,男,汉族,1933年出生,河北人。1971年师从任率英,刘继卤学画,1986年入北京画院进修,师从张步,1989年至于1995年四次举办个画展,1996年5月在北京电视台和河北电视台同时在黄金时间作了专门报道。1990年应邀为天安门作画并收藏,其作品《三月花》为1996年亚欧大陆桥画展获奖后在职1997年《城中十万户此地三两家》等多幅作品陆续获奖。其作品为新加坡、南韩、台湾、香港等国内外收藏家收藏。作品编入《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集》、《河北花鸟选集》、《爱我中华修长城》画集、《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宝鉴》、《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等大型书集20余部集,先后以《人民画报》、《中华文化画报》、《二十一世纪画报》、《收藏》刊载报道及发表80余幅。97年出版个人画集三册,98年版世界名人录三卷1123页。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兼任北京花鸟画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原书画研究院顾问,碧海书画院名誉院长。            ......  详细情况请点击观看
张广俊三月花乡

 

您现在的位置:中艺网 锟斤拷锟脚观诧拷
中艺网--文化资讯

四川汉代“画像砖”的欧洲文化之旅

( 中艺网  2025年6月30日  )






  戴上VR设备,眼前马上浮现出两千多年前中国汉墓内部的景象。墓室呈拱形结构,由坚固的砖石砌成,四周墓壁装饰着栩栩如生的“画像砖”,上面刻画着农耕、纺织、酿酒等生产场景,以及宴饮、乐舞、杂技等娱乐画面。轻移脚步,你甚至能“靠近”这些图案,“抓取”一块仔细端详。

  这是正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天府乐土”——四川汉代画像艺术展的一项沉浸式体验。该展览由四川博物院和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透过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图案,匈牙利观众得以窥探中国汉代时期的社会风貌。

  画像砖是中国古代用于装饰墓室的陶砖。这一习俗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在两汉时期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现今出土的画像砖绝大部分属于东汉时期。画像砖以简练的线条和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中国古人的世俗生活、信仰追求和艺术审美,其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庖厨、宴饮、农耕、市集等市井百态,也有伏羲女娲、西王母等神话故事。

  四川发现的汉墓数量众多,出土的汉代文物极为丰富,画像砖、陶俑、石刻、石阙等应有尽有。在四川博物院,画像砖是汉代文物馆藏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类别,其收藏数量达641件,其中一级文物超100件。据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钟玲介绍,画像砖多置于墓地两端或墓室靠近棺椁处,生动地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向往与追求。汉代人有着厚葬以及“视死如视生”的理念,他们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依然能过上生前甚至更好的生活。

  此次展览汇集了四川省7家博物馆的68件汉代主题展品,涵盖拓片、画像砖及陶俑等复制品,为匈牙利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窗口。“通过此次展览,匈牙利观众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风土人情和中国古人的生死观,感受四川自古以来安逸舒适且富有创造力的文化特质。”展览策展人之一、四川博物院公众服务部副主任周莉娟表示。

  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画像砖的内容和文化意义,此次展览运用了诸多巧思。例如,在讲解伏羲女娲图时,周莉娟引用了西方文化中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的故事进行对比;在讲解画像砖的酒肆场景时,她以现代酒吧作为参照,让观众倍感亲切。此外,此次展览还同步设置了拓片、竹编、陶俑制作、漆器上色等体验活动,以及学术讲座。

  “在布达佩斯,喜爱中国文化的人不在少数。”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金浩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此次展览十分“接地气”,形式轻松活泼,因此接受度很高。“中匈关系正驶入‘黄金航道’,这场展览是两国加强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下一步我们将扩大此次展览的受众面,将其延伸到博物馆和学校。”

  钟玲认为,这场展览有助于匈牙利人更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从中国企业参与匈牙利铁路项目建设,到中国汽车行业巨头在匈牙利投资设厂,人们对中国的先进制造并不陌生,此次展览则让他们看到一个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中国。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多元且丰富的国家形象。”

  据了解,此次展览预计于今年8月31日在布达佩斯闭幕,此后将转至法国巴黎,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继续展览,直至明年1月。


          推荐给好友 中艺论坛  便于打印

相关链接:
  没有相关资讯!
更多的锟斤拷锟脚观诧拷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中艺顾问 | 有关合作 | 联系方式 | 投诉邮箱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1998-2013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 - 056-8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