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艺网
首 页 考古发现 文化资讯 全国展讯 艺术个展 各地大赛 国际传讯 拍卖预告

New Page 1
 

艺 品 查 询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周殿平,当今中国画马领域领军人物,徐悲鸿嫡传弟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徐悲鸿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爱国拥军书画院院务委员。1985年、1992年先后入中国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曾拜画家刘勃舒先生专习画马,是当代传承徐悲鸿画马艺术的突出代表。

深得李可染、黄胄、刘勃舒等先生教诲,周殿平的“奔马系列”尤为突出,在画坛享有较高声誉,在当今中国画马领域属领军人物,其作品先后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广为海内外多家艺术机构及知名人士收藏。1990年亚运会期间应邀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曰报》、《中国文化报》等做了跟踪报道,著名画家刘勃舒、廖静文、白雪石等知名人士参加开幕式并纷纷题词祝贺。1995年“山东画家周殿平奔马系列展”在香港举行,《香港申报》、《文汇报》等新闻媒体专题报道,引起凡响。1996年作者应邀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引起轰动。1997年作者赴韩国举办韩中美术交流展,作品得到韩国美术界人士及收藏家的青睐。2001年应邀参加北京荣宝斋特邀中国画马名家赴日本举行巡回展,其中包括徐悲鸿、刘勃舒等名家作品。2002年应中央电视台《真情无限》栏目之邀,作为特邀嘉宾将作品拍卖,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中国环保事业。

周殿平画作的题材十分广泛。人物、花鸟均有涉猎,尤以画马最为擅长,不拘泥形式而神韵天成,行成自己的笔墨语言。但不论任何题材的作品            ......  详细情况请点击观看
周殿平大展宏图

 

您现在的位置:中艺网 涓撳璁哄潧
中艺网--文化资讯

"火眼金睛"如何练就?访故宫书画鉴定专家杨丹霞

( 中艺网  2011年2月11日  )

  记者:请您谈一谈书画鉴定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杨丹霞:鉴定其实就是一个比较的过程。表面上看好像只是用眼睛看一看,实际上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判别的过程。当鉴定家们面对一件书画作品时,会迅速地把自己脑子里面存储的有关这件作品的所有资料,飞快地调集出来,跟面前的这件东西进行比对。从书画的材质、造形、构图、用笔、墨色、题款、印章、印色,还有其他人在这个作品上的题跋、藏印等综合地进行判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目鉴”。

  除了“目鉴”之外,还需以考证为辅助。靠目鉴基本可以肯定作品的风格,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做案头功夫,对这个作品上的信息进行考证。比如,如果题款提到了作画地点,就要查查画家的年表,看当时画家是不是在那个地方。如果题款说此画作是送给某位的,就要查查这人和画家是否真的认识。

  记者:普通收藏者怎样培养自己的鉴定能力?

  杨丹霞:鉴定靠的就是平日的积累。事实上,书画鉴定这门学问是人人都可以学的,学习的基本要素是:时间的长短、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悟性的高低。只要你用心,长时间沉浸在对某一个书画家,某一个流派,或者是某一个时代的书画鉴定当中,就能够获得许多的心得。慢慢地积累、整理、校正,就可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以前老先生们总教导我们,“不知真,焉知假?”意思就是学习鉴定就是要先在自己的脑海中树立真迹的标杆,只有掌握了判断真伪的尺度,才能谈得上鉴定。一个鉴定家若从来没上手看过一件北宋画,却要鉴别宋徽宗的花鸟,他根据什么鉴定呢?那是很难想象的。

  除了大量看真东西之外,我主张对书画鉴定感兴趣的朋友多看展览,虽然是隔着厚厚的玻璃远距离看,绢或者纸张的纹路、年份感,用笔、墨色的细微变化,印章的篆刻和印色,还有手感等都无法感受,但即使是“雾里看花”,也比看图录强百倍。

  记者:要练就鉴定眼光,除了足量的积累还需要准备什么?

  杨丹霞:培养鉴定能力不仅需要量的积累还需要有质的变化。所谓质变,就是看了很多东西以后,还要善于总结。我举一个例子,近现代大家张大千的艺术生涯长、作品丰富、风格变化有阶段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上手看了大量他的作品后,还要善于进行梳理和总结。最理想的状态是,把自己的脑子尽量变成像电脑一样,除了大量的存盘以外,还要把它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归拢,进而总结出他早、中、晚甚至暮年期的风格特点,牢记心中,这就是真迹的标杆了。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存储了一定的标杆之后,还要继续地积累和学习。只有长期积累,善于学习,不断总结,不断修正,加上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才能造就出杰出的鉴定家。

杨丹霞: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书画鉴定专家

          推荐给好友 中艺论坛  便于打印

相关链接:
  没有相关资讯!
更多的涓撳璁哄潧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中艺顾问 | 有关合作 | 联系方式 | 投诉邮箱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1998-2013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 - 056-8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