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艺网
首 页 考古发现 文化资讯 全国展讯 艺术个展 各地大赛 国际传讯 拍卖预告

New Page 1
 

艺 品 查 询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曾粮(艺名曾良),1963年生于景德镇。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汕头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汕头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汕头市龙湖区科协陶瓷学会理事长。汕头市工艺美术中级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库委员,广东省陶瓷文化艺术设计专家库成员。

1977年跟随母亲汪桂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学习传统彩瓷工艺,1983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设计专业学习,1987年毕业并获学士学位。1988年进汕头经济特区一家大型陶瓷企业工作,主要从事出口工艺陶瓷的设计工作,曾历任公司彩瓷厂副厂长、设计部主要负责人、首席设计师等、为公司设计了大批适应外销的的工艺瓷品种,并为公司建立了一支有设计能力的产品设计班子,在当时汕头经济特区陶瓷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1994年国家工艺品核心杂志《中国工艺品》专栏报道《曾良的陶艺》予以高度评价(发表于1994年12期)。

曾粮多年来致力于艺术陶瓷的创作,主攻方向为釉上粉彩山水,期间参加了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全国陶瓷美术设计创新评比、广东民间工艺精品展、广东工艺美术精品展、广东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大赛、广东陶瓷艺术精品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陶瓷艺术展、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奖赛、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专业展评活动,获得国家级、省级以            ......  详细情况请点击观看
曾粮汪派

 

您现在的位置:中艺网 专坛
中艺网--文化资讯

金缕玉衣评估24亿?屎盆子不能全扣在史老头上

( 中艺网  2011年9月8日  )

  文物收藏圈中,猫腻多,蹊跷多,匪夷所思多,几可谓路人皆知。远有纪实作品《谁在收藏中国》,抖开黑幕、骗局、陷阱;近有故宫博物院宋人书札拍卖的罗生门。而最新爆出的事情,不仅令这个圈子继续颜面扫地,并且,没意思透了。


  北京的《法制晚报》“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记者翻阅350多本卷宗,联系到当时的鉴定专家深入采访”,揭开一起巨额贷款诈骗案中的“惊天秘密”:大概10年前,5位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亿元天价评估。建设银行某支行领导由此轻信了骗子的经济实力,发现被骗贷6个多亿后不但未报案,还继续为其违规提供资金4个多亿,导致银行最终损失超过5.4亿元。

  荒诞的是,把自己塑造为“古董收藏家”的华尔森集团总裁谢根荣的一件“金缕玉衣”和一件“银缕玉衣”,是由文物掮客牛福忠用谢手中的一些玉片穿成的。

  荒诞的是,谢根荣坚持要掮客找来专家给这两件自制的“玉衣”做评估。当时谢明言,这是自己买来零散的破碎玉片穿起来的,但专家态度是,“我们觉得玉片零散着,将来很可能被丢弃,能把市场上这些容易丢弃的玉片收集起来,用金线穿成‘玉衣’,对国家来说是个贡献,算做了一件好事”。

  荒诞的是,专家们承认,评估时连“金缕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没打开,只围着走了一趟,“过程不太合规矩”。“没把它当成鉴定活动,而是当成一种友谊活动,是客串性的。他们请你来,给你一点鉴定费,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就完了。”最后,大家在评估报告上签了字,吃了顿饭就走了。临走时谢根荣给每位专家一个信封,“可能装了万把块钱”。

  荒诞的是,银行行长和副行长发现骗贷行为后,找谢根荣谈判,谢领着他们参观了专门用来存放两件“玉衣”的“根荣陈列馆”,并指着“金缕玉衣”说:全世界只有两件,专家已经做过鉴定,市场估价24亿。它在这儿,我还能赖着你们区区几个亿不还?说完,谢出示了5位专家签字的评估报告。行长因此相信了谢,觉得华尔森集团是非常有实力的企业,不会欠贷不还。

  这个离奇故事中,从头衔看,专家乃至掮客都来头不小:牛福忠“年过六旬,现为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自称是国家文物局泰安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特聘鉴定专家”;他找到了王文祥,“现已七旬,据媒体报道曾担任过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现为世界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主席、世界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兼中国总会会长、世界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王又找了其他4位专家。

  没意思的是,对于24亿元的评估价,王文祥说,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史树青老先生提出的价值,“我们没有那么仔细去看”。

  没意思的是,参与鉴定的专家、现已八旬的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说:“反正史树青在嘛,他是文物鉴定界的大家,我当时是在他领导下的。”杨表示,由于当时没有举手表决的过程,自己就随了大流,别人怎么说,自己也就怎么说了。

  没意思的是,参与鉴定的专家、年近八旬的中国宝玉石协会原秘书长李劲松说:“这个鉴定是比较随便的,算是帮朋友一个忙。大家就是聚一聚、坐一坐、走一走、看一看,证明这个资产的价值。史老是大权威,史老说这个价值是很高的。史老说的话,我们是很尊重的。”

  没意思的是,参与鉴定的专家、年近八旬的中国宝玉石协会原副会长、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杨富绪说:“那种情况下就是最权威的人说了算。当时史老在,跟他相比我就是打杂的,史老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他是一把手,我们哪能不听史老的。”

  史树青,著名历史学家和文物鉴定家,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以考古鉴定驰誉中外。

  无话可说的是,“记者试图联系史树青,但遗憾地了解到,老人已于2007年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6岁”。

  我们都听史老的,想追究那物件凭什么值24亿吗,那得去问史老——有意思吗?顶着堂堂头衔,却抬出牌位,推诿成这般。徐百柯
          推荐给好友 中艺论坛  便于打印

相关链接:
  没有相关资讯!
更多的专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中艺顾问 | 有关合作 | 联系方式 | 投诉邮箱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1998-2013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 - 056-8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