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西夏文物流失现象不容忽视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9-06



2000年秋,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挖掘现场,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西夏王陵考古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抢救保护性发掘获得重大发现,一尊人面鸟身、双臂残缺的精美石雕像——“迦陵频伽”,汉语译作“妙音鸟”首次出土。中国考古界专家认为,“迦陵频伽”可与古埃及金字塔前
神秘的狮身人面像和古希腊的残臂维纳斯媲美。

这仅仅是西夏文物的“冰山一角”。从西夏王陵到西夏佛塔,从西夏文字到西夏印刷术……一个个历经千载的西夏之谜也随着西夏文物的陆续出土,不断重现在世人面前。

然而,由于近几年来西夏文物多为施工时零星出土,不好监护。另外,盗墓行为也时常发生,使部分西夏文物流于民间。为保护珍贵文物,博物馆的人员也常常在市面以高价收回文物。从目前情况来看,西夏文物的流失现象不容忽视。

“如此珍贵的西夏文物为何还能在民间交易?”面对这一问题,文物商们说,因为国家对文物买卖的判定不清,致使许多珍贵文物常以私下交易的状况在民间流通。正是因为这种私下交易的存在,许多古墓被盗,大量文物流于国外。许多文物商也建议由国家来掌握文物市场的买卖。但国家掌握文物市场,又会在不同程度上遏制文物收藏行业的繁荣。

宁夏一位西夏学专家说,宁夏现行的文物管理条例是20世纪80年代出台的,现在,许多条例已经起不到管理的作用,许多违规的文物交易不能受到相关法律约束。另外,西夏文物分布相对分散,致使文物单位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管理。他建议,在妥善处理文物保护问题上,既要坚决克服出现“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功利主义做法,又要防止“有钱造景、无钱护宝”的利益驱动的短视行为,以做到保护历史文物,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完)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