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9-03]
本报讯 记者李政报道 8月20—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化厅和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章丘市人民政府、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济南市文化局承办的“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章丘市隆重召开。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在开幕式的发言中阐述了汉代考古和汉文化的定位及关系,认为汉族文化要通过形成这一文化的时代文化即汉代考古文化的研究,才能深刻理解。汉代考古解决汉族或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及近代意义的中国的出现问题。汉代还是缔造和形成汉文化圈的时期,先进的汉文化不断向周边地区辐射,东至朝鲜半岛和日本,西至昆仑山以东,北至长城以北,南至东南沿海及越南等地,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因此,汉代文化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汉代文化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汉代考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些遗迹和遗物为研究汉代物质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山东地区在两汉时期与关中地区可以互为犄角,对稳定帝国形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章丘洛庄汉墓、章丘危山兵马俑坑、章丘东平陵城的调查与试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山东成为汉代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区域,而且也促使学术界重新思考和探讨汉代诸侯王的分封、随葬制度等问题。此次会议正是基于这些丰厚的资料积累和几十年来的学术积淀而召开的。会议通过对两汉时期的城市、墓葬以及出土文物等物质遗存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人们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认识,从而推动汉代考古学和汉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中国台湾和日本、韩国、瑞士、英国等国的汉代考古学者100余人参加了研讨。70篇论文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一是两汉时期的城市研究,包括两汉都城的形制布局、礼制建筑、宫城及郭城的历史演变等;二是汉代帝王墓的研究,包括诸侯王墓的形制、陵寝制度、墓葬结构的变化,其他汉墓出土的壁画及画像石等。章丘洛庄汉墓和危山汉墓成为其中一项主要内容,2座墓葬的墓主将成为探讨的热点;三是汉代文物和汉代文化的研究,虽然汉代文化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文化差异在有些地区还存在,尤其是在周边地区,文化的地域性还比较明显。在论文当中,关于汉代文化地域性的讨论占有较大的分量。
为期4天的会议分大会专题报告和小组讨论两部分。期间还实地参观洛庄汉墓、危山兵马俑、东平陵城及山东出土汉代文物等。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