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掘罗家坝先秦遗址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3-05-12]
1999年9月至11月,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达川地区文管所、宣汉县文管所对四川省宣汉县罗家坝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新石器、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叠压遗迹,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对研究早期巴人文化,建立巴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该遗址位于宣汉县普光乡进化村中河西岸、后河北岸。后河、中河交汇于遗址东南后婉蜒南流,该遗址就位于近乎半岛的三江一级台地上。
这次发掘出土的遗迹,除卵石遗迹属新石器晚期外,其余基本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包括墓葬6座,灰坑19个,房址1个。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均无棺木痕迹。灰坑大部分内含少量的陶片与炭屑。两个有代表性的灰坑含大量夹砂红褐陶、灰褐陶、灰陶、泥质青灰陶等。房址为自然废弃,堆积由东至西倾斜,内有大量的炭屑、青铜碎屑等。卵石遗迹是由两块体积较大、有明显磨痕凹糟的磨石与大量的砾石、石片等组成,形状基本成圆形。
这次发掘出土的器物主要为铜器与陶器,石器、玉嚣数量非常少。青铜器包括扁茎无格巴蜀式柳叶形剑、钺、削刀、手镯、带钩、锥刀、矢镞等。从出土的完整陶器与陶片标本看,主要为平底、圆底、尖底与圈足器,包括釜、直口浅盘尖底盏、圆饼形纺轮、圆底钵、圈足豆、尊等类。玉器包括玉璜、玉玦、玉管。石器有玛瑙状挂饰、石凿等。
罗家坝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巴文化遗存,遗址保存较好。出土早期陶片多为夹砂褐陶,纹饰丰富多彩,器型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该遗址反映出的文化特征与奉节老关庙、忠县哨棚嘴、巫山大昌坝等遗址有着密切联系,而又各具风格。同时该遗址与西乡李家村、安康岚皋、肖家坝、冉家坝、好汉坡、七里沟等处的遗存都有密切关系,这对于四川东北部原始文化、特别是早期巴人的研究,建立巴文化序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近年来有关巴蜀战国土坑墓的分期、巴蜀青铜兵器的发展演变规律一直是难题,而罗家坝遗址中,随葬青铜兵器的土坑墓有着十分明确的层位关系,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线索。该遗址地处秦、楚、巴、蜀交界地带,对于研究巴文化与中原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巴文化与蜀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更新、更充实的线索与资料。
来源:中国文物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