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文物市场呼唤复仿制精品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11-26
  随着文物古玩收藏的升温,文物复仿制品行业逐渐兴起。但是,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文物复仿制品,粗制滥造者居多,有些甚至是历代文物中从未有过的造型劣制品充斥市场不仅坏了文物复仿制品的名声,也极大打击了老百姓的收藏热情,市场迫切呼唤文物复仿制精品的出现。

  可收藏的文物藏品有限,而收藏者队伍不断膨胀,基于文物收藏市场的这一天然矛盾,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秘书长贾文忠提出,应提倡收藏文物复仿制精品。据悉,文物复仿制品自古就有,是发掘文物利用潜能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历代文物都是由仿制延续下来的,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作品,历代都没有见过真迹,能看到的只有褚遂良、冯承素等人的摹本,而文物界所谓的唐仿、宋仿、明仿、清仿等历代仿制品中的杰作,目前也都成了价值连城的藏品。
  贾文忠介绍,对于文物复仿制品,最起码的要求是要严格按照文物原件复制或仿制;复仿制品应忠于原作,不能随意改变和添加创新,做成不伦不类的东西;复仿制品应标明复制品及生产者,并配有相关证书,要由有关专家鉴定并签名。同时,文物复仿制品市场应该提倡名家效应,让真正的专家和工艺高手成为行业的明星,以赢得收藏者的信任,同时,只有这些精仿的复制品才会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据悉,为了为文物复仿制品市场“正名”,一个全面集中展示我国文物复仿制精品和各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展览———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览,将于9月7日至1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举办。由中国文物学会推出的这一展会,汇集了洛阳的唐三彩、陕西周原青铜器、河北易水古砚、北京天津的“泥人张”和“乾隆神锋宝剑”等各地文物复仿制的传统精品,展会期间文物界、工艺品界专家还将对我国文物仿制品市场前景等话题展开研讨。 (丁肇文)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