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王巍:凌家滩遗址可能成为中国五千多年文明的实证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23-05-08




  马鞍山5月7日电 (记者 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7日表示,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和多学科研究的全面开展,凌家滩遗址有可能成为实证中国五千多年文明的圣地,把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年代再向前提早300年至500年。

  1985年,凌家滩遗址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经测定距今约5800年至5300年。自1987年以来,凌家滩遗址先后历经14次发掘,出土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3000多件。2020年至2022年,凌家滩遗址新出土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大的石钺和玉璜,以及龙首形玉器等。

  王巍在7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上表示,凌家滩进入文明社会是有可能性的。凌家滩出现140万平方米、具有明确功能分区的超大型聚落——都邑;拥有数以百计的随葬品的大墓反映出当时已出现严重的社会分化;随葬大量武器、与信仰和祭神有关的玉器,反映出当时已出现初期礼制和集军事指挥权和祭祀权于一身的最高统治者——王;大面积红烧土建筑基址——宫殿或神庙,可能是王居住或举行祭拜活动的场所;大量玉石钺随葬表明当时战争已经是常见的社会现象。

  王巍介绍,凌家滩与良渚的聚落选址均北依丘陵地带,都存在以玉为贵的理念和礼器,都存在悬殊的贫富分化,都有对鸟的崇拜,都以玉石钺象征军事权力,高等级墓葬都位于堆筑的祭坛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说,红山文化与凌家滩文化中玉器造型的相似性,反映出史前南北两个文化集团的宇宙观、社会观、道德观、价值观的相互认同或祭祀礼仪体系的相近性,从中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形成过程中玉器发挥的核心作用及呈现的文明图景,值得深入探讨。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