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九连墩昨发现千余枚竹简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9-07]
九连墩战国楚墓2号墓中出土的竹简(为保护其不受损害,出土时用塑料保鲜膜包裹)
25日下午考古专家在九连墩2号墓中发现大批竹简。据初步清点,总数达1000多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红星说,这是中国历代以来楚墓中出土竹简最多的一次,也是九连墩战国楚墓考古发掘中的最大发现。
王红星介绍,这批竹简不仅数量很多,保存也比较完整。它的发现,让在场的所有考古工作者为之振奋。记者看到,出土的竹简呈黑色,上面字迹欠清。由于长时间的浸泡,这些竹简已经软得像煮熟了的面条。考古专家用保鲜膜进行现场密封,并尽快运回武汉妥善保护。
竹简是当时人们的文字记录,传达的信息比出土器物更加直接、稳定。以前每次发现竹简,都会引起学术界轰动并进而引发研究热潮。1993年出土的郭店《老子》竹书楚简共804枚,曾令世界震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表示,他们先前已估计此次会有竹简出土,并已邀请国内著名的竹简保护专家和古文字专家到场协助工作。由于刚出土的竹简不能受到任何碰撞,必须经过化学处理后,再由相关学科专家进行进一步研究。估计竹简上的文字解读工作还需一段时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殷伟璋介绍,根据以往的考古经验,楚墓中的竹简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记录随葬物品的“遣册”;另一种是当时的著作,内容包括天文、地理、音乐、卜筮等。竹简可以与后世流传下来的文献记载相印证,纠正文献记载的谬误,甚至填补后世未流传的历史文学空白,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殷伟璋说,九连墩出土的大量竹简,对楚文化和战国历史的研究将有重大推动作用。
新华社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