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展览引发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新课题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9-12-04




北京12月4日电(记者 应妮)从陈师曾、王个簃、赵无极,到袁运甫、袁运生、范曾等,这些现当代画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南通籍贯。

  作为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展”正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就是希望从学术角度做一个深入的总结和剖析,以南通籍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为切入点,探讨先进艺术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南通美术现象的价值和意义。

  展览共遴选出陈师曾、王个簃、赵无极、袁运甫、丁中一、袁运生、范曾、范扬、周京新等65位南通籍艺术家共123件作品参展,集中呈现了南通籍艺术家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群体面貌,涵盖他们在中国画、油画、版画、书法等领域呈现出的突破与创新、守正与实验的多维艺术观,体现了他们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持续发力与观念维度。

  展览的三个板块中,千面沧海——20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文献研究板块,梳理了南通美术现象的地域生态特征和文化价值;艺脉寻踪——20世纪前期中国美术南通现象江海艺脉研究板块,探究江海艺脉的根基和发展脉络;丹青代有——20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传承研究板块,追溯了南通美术现象的传承与创新。

  究竟何谓“南通美术现象”呢?作为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认为,该现象是指酝酿于新时期之初而爆发于新世纪的、由南通一地而发散全国的美术创作现象。南通籍艺术家这个集群并不以传统的、具有某种相似性特征的艺术面貌出现在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连环画、艺术设计、艺术史学等这些门类,呈现出人才领先的优势以及传统与现代、承传与创造、守正与实验等多元艺术价值观。

  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则指出,从整体看,20世纪来南通的美术既有传统出新的一面,也有引进西方美术的一面,把之变成中国艺术。南通艺术文化的特点体现在古代文脉的继承性、对西方文化的包容性、与时俱进的开拓性以及古今转型的自觉性。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在清末民初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的推动下,南通在很多方面都开了风气之先,如南通师范学院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是中国第一所博物馆,所以南通能够名家辈出与地方的文化活力有很大关系。

  作为南通籍艺术家,著名画家范扬认为这一展览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他深情回顾了成长岁月中对家乡的情感及艺术根脉的传承,并总结了南通籍艺术家的集体艺术风貌在于能够突破师承,兼容并蓄,敢于变革创新。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