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陈晓峰:香港巴塞尔的中国艺术认知学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8-04-01
“诗和远方”,当代艺术和巴塞尔这个季节又交配在一起了。

  以亚洲为坐标的艺术交易、艺术生活、艺术教育、艺术社交、艺术话题等开启新一季的运营界面了。

  对于第六年的香港巴塞尔,我只愿意奉上最闭合式的解读:国际化的香港巴塞尔之于我们的最大价值关键体现在,需要变现出一个提升中国当代艺术凝聚力的共识通道。

  即便可能入不敷出,甚至可能被当做割韭菜般对待的国内中小画廊被香港巴塞尔博览会规定动作为“艺术探索”或“策展角度”的项目单元,但是他们真的不只是为眼前的画廊生存提供中国式算法,更隐藏着一份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未来之战的担当。

  原来,香港巴塞尔深藏着中国艺术界一份深深的泪点啊。

  这是香港巴塞尔给我们上的最重要的一堂不能算轻松的“艺术认知学”。

  香港巴塞尔现场图片:

  我担心的是:

  人家经营的是全球化区域板块的生意策略与艺术商业风尚,
而我们贩卖的是低廉的信仰,情怀,学术,兴趣等等。

  不谈艺术商业本质,而靠过去炮制的中国当代艺术“爆款时代”遗留下的资本吃软饭,

  我们这是在耍流氓啊!

  巴塞尔的艺术颜值,尤其资本效率很高,但这还仅局限于和合乎欧美艺术画廊或机构的利益算法。

  或许就此可以解读出,被我国艺术人民自觉“兴奋”的香港巴塞尔背后,则是艺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痛点。

  甚至,不单只是“认知”,可能还夹杂着一种顺势的“启发”:798作为一个线下的艺术资源体,对香港巴塞尔应该升起新的认知思维,一方面同期要借势展开画廊北京周的宣传,另一方面对香港巴塞尔要展开“艺术谈判学”,让更多中国画廊具有先发的优势,而不只是配角。

  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国当代艺术界正处于疲惫时刻,甚至,很容易给人产生沧海桑田的感受,而不是重构与致力于艺术自身价值的重新发现,塑造,以及区域能量整合和探索。

  因此,显然798作为全球艺术地标的功能和意义被自身解构了。

  香港巴塞尔和798之间没有战略“利益”输送或者两者黏性不强,只能说明798作为艺术运营平台仍然处于弱势,甚至还停留在艺术商业的浅层次里。

  再比如:

  艺术北京和香港巴塞尔,都是在做不同形态和格局的商业浓度氛围和体验。

  但,我特别想对董梦阳说,艺术北京做的可能是安卓系统,而香港巴塞尔博览会是典型的IOS系统。可以比拟的是,香港巴塞尔有全球最优秀画廊或艺术机构的资源,但艺术北京有中国最丰富的各类企业家收藏资源。诸如,从早期的煤老板,中期的房地产老板,到海归派,官二代,富二代,以及互联网新贵等。

  如何发挥出艺术北京最大的艺术势能,可能是董梦阳团队要做的功课。

  因此,我希望艺术荷尔蒙高涨的香港巴塞尔,可以刺激“厉害了我的国”的艺术各方有着几点启示:

  一是,不要再麻木,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至少香港巴塞尔是一个控制力极好的市场坐标。

  二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一个版块,需要各方力量充分利用资源,充满想象力,合力经营开发,在成为蓝筹艺术之前,我们需要一个规范市场体系以及融入国际市场要素的过程。

  三是,香港巴塞尔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是一种同等于威尼斯双年展的“心病”,但是这个“药” 还是要依赖于自己觉醒。

  巴塞尔博览会现阶段值得展开的是来自艺术商业的独特认知学。于我们而言,更多的意义是在于教育国内藏家,统一认知,打开艺术市场的另一个维度。

  把香港巴塞尔作为观看好卖作品作为风向标,显然是巴塞尔的第一道“认知”。对此,普通的艺术参与者就已经很兴奋和知足了。

  当然,香港巴塞尔的门票被全场举牌通告售罄的时刻:

  一方面,我不怀好意的猜测多少姑娘又要就此“失身”于香江。

  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打开时刻,有效连接国内多方的艺术人士。

  于是,这两三年中国艺术圈会自动弹出艺术时间窗,叫“巴塞尔时间”。

  朋友圈如果你不发一条到香港巴塞尔现场的图片,你可能是伪艺术家,伪评论家,伪策展人,伪媒体等等,总之你好像要与整个艺术圈失联。

  中国当代艺术玩的是状态,好多人害怕失去这种“担当”。于是踊跃参加巴塞尔,并传递各种在场,“我知巴塞尔,巴塞尔也必知我”的状态,就好比如艺术界的抖音平台。

  当然不是炫酷就好。

  解读巴塞尔更重要的认知,即香港巴塞尔的“无形资产”,这里汇聚了全球32个国家或地区的248家顶尖画廊所形成了的“艺术购买力磁场”,如果在香港地区都无法参与艺术分工的话,那么你离艺术市场主流世界就会很遥远。

  因此这个磁场的魅力就是,所以中国画廊或艺术机构应该有这份“认知”,未来才能成就一个属于中国艺术市场真正国际化的时刻。

  很多艺术家和艺术学习者把它视为艺术的麦加圣地,也是不错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巴塞尔传递的是精明经营学的磁场更为精确。

  我们在接近它的时候,是否能够对标并计算出,艺术的“北京时间”,艺术的“上海时间”国际化成色,何时才算功德圆满?

  巴塞尔经营学当中有一份独特的“残酷美学”,不知道你有没有解读出来:

  巴塞尔的“残酷美学”在于:

  一方面需要开发最鲜活的国际艺术力量,把它第一时间带给全世界艺术收藏家,艺术爱好者。

  另一方面又有着一套基于顶级画廊成熟运营全球明星艺术家作品的系统与规范。

  从而构成了香港巴塞尔的国际端艺术话语权与博览会自身艺术经营逻辑的顶层设计。

  读懂了“残酷美学”,你就会深刻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只是出于“青春期”,背后折射的深远问题即是,国内画廊或艺术机构在艺术市场规范化操作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进化过程,更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成长的机会。

  于是,一方面你会看到国内画廊要参与其中,所要面临的代价。我不知道艺术界是否解读出了国内画廊需要在国际背景的平台当中学会经营“进阶”,也就是在画廊迈向国际化舞台所需要的时间,资本,艺术经纪,经营等等。

  另一方面国画成了“绝缘体”,乃至前几年炙手可热的当代水墨,在本届博览会上几乎难觅踪迹。

  之所以要提一句国画,对标的是当前传统热的可怕之处,从而掩盖了中国当代艺术作为艺术一极的价值。尤其是宋庄近些年对当代艺术价值认知模糊,甚至稀释,把国画覆盖当代艺术升格为传统文化复兴的表现,作为重塑一个区域价值的定位,实在是一场可怕的意识形态作祟。希望巴塞尔之风可以改变这些屁股决定脑袋的“认知”。

  比如巴塞尔博览会上,国内艺术家当中年龄最大的尚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标价是1400多万。这个价格就是一种可以比拟的“认知”,而不只是之前只有范曾和崔如琢等教育国内跟风的收藏家。这是非常重要的信号,需要不断解读。

  比如国内传统的过企业家收藏上升通道早已硬化,而新型企业家还在收藏入局的未知通道里,需要注意力“转移”。

  尤其是收藏价值观升级,而对当代艺术新认知,就是现成最好的刺激方式之一。

  除此之外,我认为,集中在高光区的欧美艺术市场作品交易,不只是在亚洲就一定能卖得特别好,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新的“认知”方法论:

  好的平台,欧美艺术市场愿意积极的参与新兴市场的开发,也是他们参与艺术产业全球链的关键一环。亚洲艺术市场的魅力通过巴塞尔作为一个链接和开发平台,就是最好的经营策略之一。

  巴塞尔的艺术商业全球把握力,足够让人炫目:

  德库宁,3500万美金的交易,成为博览会单笔最快的交易记录。

  毕加索,全场很多欧美画廊都带来了毕大师的作品,可见他们对亚洲艺术市场的洞悉,国内顶级的商人们对于收藏毕加索有着特殊的情感。

  以及当代艺术教科式人物,诸如翠西艾敏、杰夫昆斯,达明赫斯特、马修巴尼,安东尼葛姆雷,奈良美智,安尼斯卡普尔等,大有一个都不能少的气场,出现在世界艺术最热时刻的舞台中心,

  因此,呈现了一年一度亚洲版本最强的艺术认知学。

  通过认知,可以启发与改变我们的艺术收藏现状。

  这就是香港巴塞尔的外溢价值。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国内各种关于艺术的游学组织,成为显学。香港巴塞尔的艺术游学,已经成为一些新媒体教育平台的主要线下战场之一。

  一面是收割的季节,

  一面是无边的焦虑,

  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香港巴塞尔只是一个时间节点的开始。

  而中国画廊也有自己在博览会运营的算法逻辑,我大致归纳如下:

  一是爆款逻辑,比如长征空间就推出喻红个展。

  二是组合逻辑,比如香格纳画廊就推出所有代表艺术家的作品。

  三是推新人逻辑,比如新入选的中国画廊,都推出艺术家个人项目,这样为其成长推送塑造了一个绝佳的入口。

  当然,我最佩服的从四面八方蜂拥而上的中国艺术家,他们一贯的表现出更愿意学习的姿态。

  但是真不希望他们回到工作室就开始模仿,抄袭。

  而誓言要把做艺术当做学习任务的马云(微博)也出现在巴塞尔,他带来的是企业家对艺术收藏方式的升级思考。

  因为国内众多封闭的企业家,仍然在传统的板块里做沉浸式体验,或深陷迷惘。

  但马云们可能会改变他们的某种认知。

  周杰伦、莫文蔚等明星出现在展会上,都能带来聚焦的力量。

  从而拉粗收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带宽状态。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艺术力量,

  这大概是香港巴塞尔运营的最大轻资产。

  以前,我觉得国内画廊在做一个性感而迷离的生意,

  现在,我认为中国画廊在苦苦研发一个基于国际和国内竞争市场的“中国配方”。

  虽然,很难说最终一定会大获市场快感,

  但现在,

  此时此刻,

  值得向这些奋战在一线平台的机构致敬: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亚洲艺术中心、北京现在画廊、杨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博而励画廊、天线空间、站台中国、北京公社、魔金石、维他命空间、长征空间、香格纳画廊、艾可画廊、星空间、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胶囊画廊、没顶画廊、东画廊、千高原艺术空间、55画廊等等……

  当然,我得和曾梵志赌一下:

  如果有人把你的那个带有“8”字发财含义造型的作品,在本届香港巴塞尔博览被买走?

  我一定给你篇写个点赞的时评。

  艺术还能那样投机吗?

  本来不想再写愤怒的文章了,做个佛系艺术评论家,但还是被这个作品激怒了。

  你这是那么有意忽略国内观众吗?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