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院校动态

2016清华设计学术周开幕 中外大师议“哲匠精神”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10-13
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 曾鼐)2016清华设计学术周12日在京开幕。中外建筑师等关注“哲匠精神”,认为如今不少建筑的象征意义被扩大了,模仿取代了设计,要回归建筑的本体。
  2016清华设计学术周,以“建筑之本原·哲匠之精神”为主题。胡绍学、孟建民、孟岩、华黎、张利等中外著名建筑师、设计师等,将共同探寻建筑的本原,审视当代建筑师的角色和建筑学的任务。
  中外学者议“哲匠精神”
  “实践与学术是建筑学不可分割的结合体。”中国建筑学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畅说,希望研讨会能将实践界的最新经验与学术界最前沿的成果结合起来,推动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周畅说,在一定的物质发展积累基础之上,中国建筑行业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观态度,思考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建筑的形式逻辑与精神内核。
  提起哲匠二字,周畅说,这个词代表两个方面,即思考与行动。他说,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在行动中总结、在行动中思考。
  清控人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吴晞认为,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发展迅速,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建筑的象征意义被扩大了,模仿取代了设计,建筑本体被弱化了。
  他说,现代主义之后,技术的进步赋予了建筑更大的可能性,但也让人们开始担心文化意味的消失。“在建筑形式游戏日益泛滥的今天,要重新把建筑作为具有本质意义的载体去思考。”
  谈到“工匠精神”,全国雕塑企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张宝贵说强调“要用手艺说话”。
  张宝贵说,匠人如果能有修为,最重要的就是静下来,把手里的活儿做好。他说,匠人精神存在很多人的身上,很多了不起的艺术和建筑,都出于匠人之手,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劳动过程是一种美,他们的价值体现在默默无闻中。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说,建筑承载着人类的行为,也承载着人类的精神,希望建筑师能以自身的设计实践,继承和发扬传统工匠精神,诠释当代建筑师应有的角色和担当。
  据介绍,本届学术周,将举办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景观、结构等系列论坛讲座,全方位思考工匠精神;分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及其他国家大型设计院权威学术以及应用案例,开启一场思想交锋的学术盛宴。
  德国当代建筑图片展等在京举行
  当天,当代建筑·德国制造展以及意匠传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年精选项目展,也同期开幕。
  德国驻华大使文化参赞郝志强说,二战中,德国很多的建筑物遭到了破坏,二战之后,由于需要很多功能性的新建筑物来支持经济发展,导致不少古老的建筑也受到毁坏。
  “破坏历史建筑物会让人失去身份认同。”他说,从上世纪70年代,德国开始关注古老建筑的保护,加大历史建筑的维修,并使用了很多新的节能的改造和设备。
  郝志强说,希望德国的和中国的规划、建筑师,能共同交流,促进创新城市和环境的发展。
  德国联邦建筑师协会(BAK)副会长拉尔夫·尼贝加尔,也一直很关注中国的古建筑。
  “对于德国建筑师而言,中国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拉尔夫·尼贝加尔说,中国有许多富有特色、漂亮的建筑,近年来对胡同等保护改造项目也得到世界建筑师的关注。他说,尽管两国的建筑传统和文化有很大不同,但回归建筑本原,能让双方在精神上找到更多的共同点。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