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实验室考古为海昏侯墓葬发掘提供充分科学保障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3-24



南昌3月23日电(汪永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23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海昏侯墓葬发掘清理运用“实验室考古”,是中国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的“完美”结合范例。

  王巍介绍,“实验室考古”是将在田野考古发掘现场不容易清理和易损坏的遗迹和遗物如丝织品、漆器、木简等,与木质棺椁及周边埋土一起套箱提取,通过移至在室内创造的安全技术条件和良好环境进行发掘清理和研究,最大限度并有效保存、还原墓葬原始状态信息,达到文物安全保护、发掘完整最大化。

  “实验室考古”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墓地的发掘活动中曾将贵族墓葬出土的大量精美漆器套装提取,在室内进行仔细有序的发掘清理,使之近3000年前的十余件精美漆器精准提取,开始了践行田野考古与“实验室考古”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之路。

  海昏侯墓葬发掘领队杨军介绍,田野考古与“实验室考古”结合贯穿始终,并达到了相当有效的预期。

  海昏侯墓葬文物保护及技术保障负责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李存信副研究员李存信介绍,这次海昏侯墓葬“实验室考古”在三维扫描、透射影像技术、红外影像技术、拉曼光谱、显微分析等十余种科技考古之外,还采用新的电脑制图软件和低氧操作间等最新技术设备等投入文物保护与研究,取得田野考古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存信说,目前已开展对墓葬中出土的金属器、竹木漆器、玉石琉璃玛瑙器、骨器与农作物等几十种品类,数万件文物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整理、储存,以便进一步实施科学保护、研究、展示。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