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展讯

450件/组历代金银器荟萃杭州述金奢银华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6-12
杭州6月11日电 (记者 施佳秀)唐代的八曲摩羯纹金花银盏、宋代的花卉镂空金梳帘、元代的春水纹鎏金银带扣、清代的莲瓣纹银鎏金一品朝冠顶、民国时期的百家姓银挂锁……450件/组民间收藏的唐代至民国时期的传统金银器11日于浙江杭州展出,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金银器加工制作工艺和历史沿革,异彩纷呈,奢华的艺术风采引观众驻足惊叹。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金银器历来普遍受人喜爱。因金属本身的稀缺性及其凝结着的无数能工巧匠繁复、精绝的加工工艺深受同时代以及后代人们的追捧,当之无愧成为其产生的历史时代特色和最杰出工艺的载体。
  金银由于价值高、存世少、熔点低、化学特性稳定,历史上常被熔化改制,使得保存下来的器物愈发稀少,因此,金银文物往往被当成财富储存,将其单独作为一个门类收藏研究则起步较晚。
  中国较早的金银被用来制作女性妆扮的首饰小件,金银器皿系统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铸造、锤揲、錾刻、镂空、平脱乃至鎏金技术等工艺的发明和完备,金银以奢华的面目进入了先民的生活,其中被称作“黄金王朝”的唐代规定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纯金,晚清民国传统金银工艺融入了异国情调,将金银雕刻工艺推向了顶峰。
  当日,南宋龙纹心形金霞帔坠、宋八角金花银台盏、元莲舟仙渡金花银盏、明甲元镶宝花卉金簪首等风格各异的450件/组精美金银器引得杭城民众赞叹连连。其中,一个名为“唐凤鸟纹银梳背”金银器非常精致,梳背正中锤鍱出两只凤鸟,栩栩如生,凤鸟边饰以菊花,以忍冬纹装饰梳背边沿。
  据介绍,唐代女性盛行插梳,而插梳露出头发的是梳背,在选料上就十分考究,以金银材质为主,不仅奢华,制作也极尽功力,梳子是展示女性风采的重要饰物,可用于赏赐。
  记者了解到,这些古代金银器来自于民间自发创办的传统金银器收藏鉴赏和交流网站,此番萃取的是其所藏唐代至民国的传统金银器,本次展览是浙江省博物馆首次与民间收藏组织合作举办传统金银器大展,意义深远。
  金银含货币、赋税、赏赐、供奉、观赏等多种功能,在历史文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浙江博物馆副馆长李刚表示,此次展览将为保护、研究、弘扬、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一步挖掘、利用民间收藏资源,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悉,展览时间持续至8月16日,地点为杭州市孤山路25号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三楼展厅)。(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