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辽代出土文物精品将亮相京城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3-14
  北京晚报讯(记者丁肇文)记者今天从中国历史博物馆了解到,今年6月至9月,京城市民将有机会一睹契丹人的风采;一个第一次集中展示建国以来内蒙古地区辽代考古重大成果的展览——《辽代文物精华展》将在历博举办,展览将集中展示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和庆州释迦佛舍利塔考古的重大收获,计划展出文物204件(套)。在中国北方,从公元916年到1125年,由契丹族创建的大辽国曾经叱咤风云了200多年,并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明;遗憾的是,如今契丹族早已消亡了,人们只能从《杨家将》等文学作品中,依稀看到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身影。更为遗憾的是,在人们的记忆中,契丹族只识畜牧和狩猎,只知道侵扰中原王朝。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们一直在寻找着契丹人留下的遗迹,发现了大量的契丹人的墓葬;特别是近年来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再现了辽代契丹贵族特异罕见的丧葬习俗、纵横驰骋的游牧风情、精美绝伦的贵族服饰和日用生活用具以及兴盛一时的宗教信仰。 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发掘于1986年,是迄今唯一幸存、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契丹皇室墓葬。该墓随葬的大量物品,多是贵重材料制作的极为罕见的艺术精品。
  耶律羽之墓发掘于1992年。墓主耶律羽之为辽代早期皇族成员之一,曾任辽东丹国左大相、东京太傅等职,官至一品,地位显赫。展出的白瓷穿带盘口瓶,釉色洁白莹润,造型优美;酱釉鸡冠壶,黑中透亮,古朴典雅,均表现出契丹族游牧民族马背生活的典型特征。
  1988年至1992年,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在维修加固过程中,在塔刹内发现了大批辽代重要佛教文物。其中100余件内藏“木长竿陀罗尼经”的小型法舍利塔最具特色,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此外还有造像、佛经、金银器、瓷器、漆器及保存完好的辽代丝织品等,堪称建国以来辽代佛教考古的重大收获。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