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赵柏田谈赫德对近代中国的意义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06-14
  关于历史的史实

  没有赫德领导的中国新式海关,就没有近代中国,海关是中国近代化的核心。

  问:你的小说第一章第一句,即“虚构性作品同样需要对历史的尊重”,在我看来,像是某种写作姿态的宣言。当然,对很多大作家而言,他仍然可以借这种姿态玩一种煞有介事的花活,诱使读者相信他后面所说的一切。但我判断,你在这里是一种本色的表述,即,你小说中涉及到的史实部分,是完全可以当历史来考证的。是这样吧?

  赵:“管我叫以实玛利吧”,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是这样开头的。这个开头一下子就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构成了一种契约:是我,以实玛利,在给你讲这个关于一条大鱼的故事。而我开头那句,也是跟打开这本书的读者订立一个契约:第一,它是一部小说,是一个“虚构性作品”;第二,它有着最大限度的对历史的尊重。也就是说,《赫德的情人》作为一本历史小说,我乐于看到读者既把它看作一本好看的小说,又意识到它有一个强大的真实性作基础。它不是在耍一个叙事花招,而是要实打实地沿着这条通道掘下去,就像你说的是一种写作姿态的宣言。

  问:评论家汪政认为它达到了小说与思想史、虚构与非虚构的合一。这是一个极高评价。虽然我个人对你虚构的部分仍有保留意见,但这部小说确实容易看出来,它不太像是一个纯粹写小说的写出来的。

  赵:达到那几个方面的合一确实是我预设的一个目标。像我这样90年代初开始写作的作家,都受过先锋文学影响,长久以来我们信奉的是这样一种观点:小说创造自己的真实,艺术真实与外部真实没有多少关系。通过写这本小说我修正了这种看法。如果外部的真实(历史)能帮助你达到艺术的真实,我为什么要放弃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呢?

  也许还有一个原因,2000年后,小说之外,我一直在做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从日常视野中的现代知识分子、明清江南文化一直到近代口岸城市现代性研究。所以,在这个小说里,我让小说时间和历史时间合一了(评论家费振钟先生专门对照过,说是两者分毫不差!),我在日记、书信、函电、奏稿、海关密档中到处寻找精确的细节。如果你有兴趣寻访,会发现,连远洋航船上某次午餐的一份菜单,也有着它的来处。

  问:和中国有密切关系的西方人不少。但像英国人罗伯特·赫德这样,在中国晚清海关总税务司之职上做了四十五年之久的,还真没有。你认为是什么样的因缘际会让晚清把如此的位置给了一个外国人?他所做的一切,对当时的中国意味着什么?

  赵:赫德来时,中国已经从一个有着“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语)古典式社会,进入到一个危机四伏、同时也充满变革机遇的前现代社会。赫德通过在中国的十年打拼,最终坐上海关总税务司的宝座,他是现代意义上中国海关、邮政、海务等事业的开创者。可以说,在20世纪前的中国,没有一个外国人有他那么持久的影响,也没有一个外国人,受到过中国政府如此巨大的信任。

  是什么原因让他执掌这一要职长达近半个世纪呢?原因多多,但我们绝不能忽略,他身上的管理天才。他把英国文官制度引入了草创时期的中国海关,使当时的中国海关在廉洁和高效等方面为世人瞩目,海关税收大增,占到了政治财政收入的20%。赫德对近代中国的意义,就在于他努力把中国推向世界,融入国际大秩序中去,努力帮助中国去实现现代化的转型。没有赫德领导的中国新式海关,就没有近代中国,海关是中国近代化的核心。

  问:这个英国人,还同时穿梭于中英两国外交事务中间,一个海关总税务司,为何能如此涉足广泛领域?

  赵:是海关这个部门的性质,决定了赫德能够这样。海关一般隶属于财政部门,但在晚清,海关不归户部管,由专办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直管,这就使得海关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收税部门,而带上了浓厚的外交色彩。赫德自己也说:“我所领导的机构叫海关,但它的范围却很广泛,它的目的是在各个可能的方面,为中国做有益的工作”。洋务运动中的诸多改革,他都参与了,洋务运动中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学堂以及北洋海军、京师同文馆,其经费保障均来自他领导下的海关。另外像第一次打开国门看世界的“斌椿使团”,第一次外派驻英公使郭嵩焘使团,出访事宜都由赫德委派专人负责办理。就像李鸿章称自己是一个装裱匠,赫德似乎也是一个天生的斡旋高手,一个“骑墙者”,两面挨光,四处逢源。这得益于他圆通、恭顺背后对世道人情的洞察,他在中国文化的酱缸里实在泡得太久了。

  问:说到赫德身上的历史史实,你在南京的演讲更能突显他的职场贡献——在腐败成风的晚清,他创立了廉政的中国海关传奇。可惜,他如何做到这一点,在你的小说中,展开得不如他在中英外交事务上与个人情感上充分。

  赵:在南京的演讲,我确实讲过这个。大家好奇,那年头天朝官员的贪腐这么普遍,为什么一个外人居然能不偷吃一口?我告诉他们,靠的就是制度。道德血液或许可以减少腐败,但要根治腐败,只能靠制度,这是一百多年前赫德的启示。这些没有写入小说,是因为我不想写成一个反腐小说,呵呵。我是从赫德在中国的一段情爱秘史入手来,循着从“小历史”进入大历史的通道来写这个小说的,我希望读者在这个人性的展台上,更多地看到中与外、父与子、情与欲的冲突,看到历史深处的世道人心。

  关于小说的叙述

  中国情人的隐身,正是赫德权力、荣耀与罪恶交织之路上冷不丁会出现的一面魔镜。

  问:从历史认知角度,围绕着赫德在中国的史实,正如一些论者所认为的,你把该翻的地都翻了一遍。但是,回到小说,也基于你对虚构的热情,使我忍不住平添了对这部小说的另一种期望。而从这个角度,我也和一些评论家、读者一样,觉得这本用《赫德的情人》做书名的小说,那个中国情人阿瑶的缺席有些不尽如人意。她在书中所占篇幅不多,所以更像一个被追忆的影子。这是你有意为之吗?当然,我也不会简单地认可书封上那句话:因为女人他爱上中国。我认为,赫德和中国建立的是利益相关体。也许,把书名改成另一种叫法,人们会对阿瑶这个人物的期望值小一些?为什么不呢?

  赵:书名《赫德的情人》,并不是我故意往历史的面团撒一层胡椒粉来赚取眼球,阿瑶实有其人,是赫德最初来中国时的情人,她是一个宁波船家的女儿,赫德和她一起生活了七年,生下了三个孩子……尽管赫德身居高位后爱惜羽毛,对自己的日记动过一回手脚,把自认为有沾名节的这部分日记销毁了,但循着作案现场,他没有删干净的蛛丝马迹,我还是可以大致拼凑出阿瑶的形象。读赫德的日记和书信,我发现,正是对这个被遗弃的船家女的悔疚夹杂眷恋的复杂感情,使得赫德永久居留在了中国。小说中,这个“情人”作为书名所指的主角,没有正面出场,她只在赫大人的不堪回首之灯火阑珊处,她只在儿女们印象模糊却痛楚真切的断肠天涯路,她是一条无处不在的线索,是赫德权力、荣耀与罪恶交织之路上冷不丁会出现的一面魔镜,不时地照出了赫德灵魂的一个侧影。当英伦爵士走完他在中国的人生路,我们通过阿瑶,也就认识了这个近代史上最奇特的大清客卿,乃至对那段历史有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教科书的全新感知。读毕全书你会发现,赫德的情人是阿瑶,更是给了他权力去实现梦想、与他休戚一体的中国。这或许就是书名《赫德的情人》的涵义。

  历史小说这种文体有着多重指涉,既指历史,又指小说,既指事实,又指自我,这或许就是你说的阅读历史文本“矛盾之情”的由来吧。也正是这种天生的矛盾和困惑,使得历史叙事有着巨大的空间。阿瑶这个东方女子的若隐若现,使得这个小说得以生长。如果把阿瑶写得满满当当,那势必劈空结撰,反而不是我心目中的好的历史小说了。

  问:再回到赫德这个人,从个人野心来看,赫德的这些努力,发挥于晚清,对赫德本人来说,你认为算是生正逢时还是生不逢时?

  赵:他幸而来到了一个将醒未醒的中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他不幸来到的是一个王朝的末日,1900年,仇外的浪潮汹涌,公使馆被围,八国联军入京……他致力于中国向着现代性转型的努力,随着新旧世纪之交的一场大灾难烟消云散。 孙小宁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