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兰3月14日电(曾德军)“铜鼓最早是葫芦状的,是用来装水的容器”,3月13日,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政协主席陈耀灵在自费开办的民间铜鼓收藏馆里,指着一个葫芦状的铜鼓讲解起铜鼓起源。
陈耀灵介绍,在红水河沿岸生息繁衍的壮族先民,由于生产力低下,面对险山恶水,他们产生了很多幻想,铜鼓便慢慢由盛水的容器逐渐演化成鼓的形状,并被当作“神物”和“灵器”膜拜。铜鼓上的各种图饰,都是古代骆越人熟悉的事物,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独特审美意识,富有很强的浪漫气息,也显示了他们战胜自然的信心。
在这个铜鼓收藏馆,有一个“镇馆之宝”,陈耀灵称之为“铜鼓王”,相传是第一个铸造铜鼓之人,后人将他当作神来供奉,“铜鼓王”的两侧分别站立着“守鼓神”和“护鼓神”,栩栩如生。
陈耀灵的铜鼓收藏馆位于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城区,将于3月底正式开馆迎客。该馆收藏了自东汉以来多个历史时期铸造的铜鼓共100多面,这些铜鼓形态各异,制造工艺精湛,蕴含无数源远流长的民间传说,对研究铜鼓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壮族使用铜鼓历史悠久,他们把铜鼓当作传家宝,十分珍惜它,并千方百计保存下来使之世代相传。据统计,广西东兰县民间收藏的铜鼓达612面,占世界铜鼓的1/4强,学术界因此称东兰县为“世界铜鼓之乡”。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