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里出土新石器时期石斧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8-07-02]
主城区发现罕见的新石器遗址,推断出早在四千年前,大渡口就有部落聚居,热闹程度如同今日解放碑。昨天记者从市文物考古所获悉,近日由副所长袁东山任领队的文物调查工作队对桃花溪流域及大渡口长江沿岸进行了文物调查勘探,发现了多处古遗址。
文物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
此次考古调查发现了地下文物点7处,其中古遗址4处,古墓葬3处,时代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达明清,跨度较大。
据考古所领队白九江介绍,在此次调查发现的文物点中,杨家嘴新石器遗址、大河口商周遗址是我市主城及附近地区发现的屈指可数的早期遗址,为了解主城的远古原始文化、早期巴文化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线索。“大渡口地区可能从新石器时期起就开始繁荣,一直持续到汉代以后。”此次调查发现的文物点不仅有这一时期的遗址,还发现了砖室墓和崖墓,这批丰富的遗存见证了大渡口地区从发展到兴旺的历史。
考古专家还对马桑溪明清遗址进行了研究,认为结合现在尚存的马桑溪古镇,开展聚落考古、聚落布局的演变、以及古镇历史渊源等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石斧小巧割动物皮肉
杨家嘴遗址位于长江沿岸,隐藏在一片菜地之中。在遗址的冲沟中采集到6件石器和少量陶片。“在当时来看,打磨得算是精细了,应该还有很多,但被江水冲刷走了。”石器以砾石为原料,器形有石斧、石锛、石凿等。
文物专家朱寒冰介绍说,石斧体积很小,现代普通女性一只手就能握住,算是“迷你”型了,但做工精细,容易握紧使力。斧头以花岗岩作为原料,整体呈长条状,上窄下宽,刀刃凹下去,刃部可见双面打击的痕迹,斧身保留有大量砾石自然面。另有的石斧以灰绿色砾石作为原料,整体呈扁平长方形,斧身两侧均见双向打击痕迹,刃部磨制而成,长十多厘米。
这六件石器虽然性质相似,但外形和用途却不同。据专家介绍,当时这些工具可以根据形状用来砸骨头取骨髓、割动物皮肉等。
在位于大渡口区建胜镇明星村四社长江左岸,还发现了一座隐蔽的东汉至六朝时期崖墓。崖墓离地面3米多高,洞口被茂盛的植物遮挡,不容易发现。
动物园是“文物宝库”
据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物专家就在今桃花溪流域动物园、马王场等地发现十多处旧石器时代文物点,说明在远古时期,这一区域已有人类生存、繁衍,颇具规模。
白九江推断,当时大渡口一带繁华有如现在的解放碑,是部落聚集场所。此次并未大规模发掘,估计地下还有更多丰富文物。
“桃花溪一带现在肯定还有大量旧石器时期遗存!除了石器工具、陶器外,还有骨器等文物。”但现在已被高楼大厦所覆盖,而且埋藏在地下十米深左右,要发掘出来难度非常大。由于文物界有只进行抢救性挖掘的规定,所以暂时不会去动这些文物。
原来,市民熟知的市动物园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文物宝库”,埋藏有数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期大量遗存。专家建议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这些地点的调查勘探,拟定保护方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相关资料
主城已发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
寸滩水文站遗址:江北区长江左岸寸滩东水文站附近
朝阳河遗址: 江北区寸滩东朝阳河
羊坝滩遗址: 寸滩西羊坝滩附近
赵家溪遗址:寸滩西赵家溪
前进村遗址: 江北区原唐家沱前进二队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