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3月主体完工,古船有望6月移入
□ 进馆初期将由武警守护,采取最高级别的防护措施
考古价值可媲美兵马俑的宋朝古船“南海一号”预计今年3月整体打捞,6月有望进行平移。就在前晚“南天顺”号进入阳江海域为“南海一号”进行最后一次精确定位和清淤工作时,“南海一号”未来的新家“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主体工程建设也即将进入封顶阶段。
记者昨从该馆了解到,至今年3月底,“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主体工程即将完工。“南海一号”移入该馆后,将进行现场考古表演供来客参观,同时为保护这条满载中华瑰宝的古船,博物馆还将采取最高级别的防护措施。
风险级别和防护级别
将为国家一级
“南海一号”连同船只和货物都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如何保证船只拖进博物馆后安全方面万无一失也成为了博物馆方面考虑的重大课题。据负责“南海一号”博物馆设计施工的王忠总工程师介绍,“南海一号”博物馆在风险级别上在整个广东省内都是最高的,属于国家一级。
将采取一级防范标准
据了解,在“南海一号”进驻博物馆后,有关单位将把包括安全防护方面的设计图纸交由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审定,并进行正式定级。按照“南海一号”现有出土文物和珍贵文物储藏量,在正式定级后,“南海一号”博物馆预计其风险级别将属于国家标准中最高的一级风险单位,也将采取最高的一级防护措施。
按照相关国家标准,一级风险单位和一级防护都是针对防盗防破坏方面设定的。一级风险单位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是国家级或省级博物馆;二是有50000件藏品以上的单位;三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单位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在“南海一号”博物馆当中,最有可能被设为一级风险单位的则是其库房和精品展柜。
红外线遍布库房
据王忠总工程师介绍,目前虽然博物馆的建设仍集中在总体工程上面,但随着“南海一号”打捞时间的临近,目前博物馆在安防方面的设计初稿已经出台,并将等待国家文物局的审批。
按照博物馆将来可能设定的风险级别和防护级别,设计单位现有的想法是,在博物馆的库房和精品展柜,将设置红外线防盗装置,以确保珍贵藏品的万无一失;同时,对精品展柜,将使用防弹防爆的特种玻璃,以延迟外部入侵所需要的时间。另外,在库房的防盗门、保险柜等方面都将采用极高的防盗技术,同时还将采取全面电子监控。
据透露,之所以不在博物馆中遍设红外线,是因为在博物馆最终开馆后,展馆内的展品并不一定都是从“南海一号”发掘出来的原物,除精品展柜放置的原件外,其他普通展柜会放置一些“南海一号”文物的仿制品以及航海知识、海洋生物知识的展品,在这些展柜,因为其不属于一级风险部位,所以防范要求也会相应降低。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