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文物“海归”市场成气候 回流带来新商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6-13






  “盛世兴收藏”。如今国内文物市场行情逐年看涨,许多关于中国文物的国际最高成交价格都在中国诞生。“水往低处流,货向高价走”,成为了失散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纷纷回流的最根本原因。业界人士指出,海外文物回流现象,与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世界经济相对疲软有着极大的关系。

  北京古玩城海外文物回流厅将于6月17日正式开业,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有北京、香港、台湾等地区的10家知名文物公司入驻,主要经营高品位的海外回流中国文物和古玩艺术品。同时10家文物公司将同时展出数百件从海外回流的文物精品,包括元青花、康雍乾官窑和佛像等重器,其中有近30件堪称稀世之宝。

  文物回流势在必行

  下周末,北京古玩城海外文物回流厅将正式开业,这意味着一个新型文物交易平台的诞生,开创了一条海外文物回流的新渠道,文物回流的速度也将大大被加快。据中国文物学会有关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与之相比,国内许多著名博物馆在珍贵文物馆藏方面略显匮乏,因此“海外文物回流”一直是文物界、拍卖界及其他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关注的焦点。同时,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海外回流文物是我国艺术品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目前国内十余家著名文物拍卖企业中,海外回流文物拍品已占全部拍品的50%以上,回流文物成交额超过全部拍品成交额的60%,其中,拍卖成交价最高的为中国书画和明清瓷器,海外回流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成交率保持在90%以上。而文物价格的“回归”,也进一步促进了海外文物的“回流”,从根本上改写了100多年来中国文物外流的状况。

  回流之路任重道远

  目前国内对高品位的古玩艺术品需求非常大,表现为一方面成交额逐年递增,另一方面拍卖单价屡创新高。许多个人和公司把投资方向转向高品位的古玩艺术品,各大艺术品拍卖公司则不遗余力地寻找高质量的拍品,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但是国内的文物公司实力还无法与国外大的买家相抗衡。

  中鼎信文物公司总经理周继海告诉记者,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刚刚拉下帷幕,而国外艺术品市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艺术品商人大多都经验丰富,艺术品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也非常配套,投资人从鉴定系统到销售方式,从收藏前景到收藏家群体的稳定性都拥有全方位的保障,整体构成了一个积极健康的市场。而中国目前相关法律还不配套,在鉴定领域也尚存一定问题,经营上缺乏一定诚信度,因此投资者不敢轻易涉足。缺乏社会资金的支持仅靠古董商的经济实力是远不足与国际文物公司抗衡的。

  据了解,北京古玩城目前正在酝酿成立文物公司联谊会,使文物公司在市场、资金、信息等方面实现沟通和共享,共同参与到国际艺术品市场的主流中去,整合出更有竞争力的市场。

  回流市场亟待规范

  目前,随着大量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纷纷踏上回国之路,全球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已经开始重新整合,中国文物价位也正在迅速接近或达到国际市场水平。

  如今,国内出现了企业民间团体乃至个人参与收购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的潮流,但是有关专家表示,海外流失文物有着很复杂的背景,应该严格地在我国法律和国际公约的框架下进行,特别是对一些涉案文物的处理,更应按照国际公约和文物保护的原则进行,以确保这些社会资金在海外文物回流中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北京古玩城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外文物的加速回流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市场的调节力量,而海外文物回流厅的建立就是为了规范文物回流市场,提供一个正规的交易场所,使文物公司、拍卖公司、投资者、收藏家能够放心地进行交易,在进一步拓宽文物回流渠道的同时,使更多的中国文物通过市场的力量实现回流。

(信息来源:北京现代商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