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保定西周和战国古文化遗址考古成果显著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5-16


首次发现西周时期古窑址

经过省文物考古工作者抢救性考古发掘,河北省保定市西周和战国时期古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显著成果。在保定市和北京交界的涿州高官庄镇北高官庄村以北200米处,发掘了一处西周战国时期的古文化遗存,首次发现西周古窑址一处,出土了陶器、铁器、铜器等上千件文物。

据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队队长张晓峥介绍,这次发掘面积为1200平方米,最主要的收获是发现了西周时期文化遗存,包括两座圆形半地穴式房址和一座陶窑址。房址直径在2.2米至2.8米之间,陶窑址由操作坑、窑门、窑室、烟室构成,窑室内残存有烧制的陶盆等器物。出土器物以陶器为大宗,陶质以夹云母、蚌褐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另有少量的夹砂红陶等。其装饰纹饰以绳纹为主,也有少量的附加堆纹、交错绳纹。生活工具有鬲、盆、罐、甗、簋、豆,生产工具有纺轮、陶垫、石镰、石铲等。陶窑内烧结面厚达0.2米,里面残留的烧制陶器质地坚硬,器型规整。

据史料记载,周灭商后,召公被分封至燕国,其封地在今保定市北部、北京市南面一带,从考古发现的资料分析,此处西周文化是在原商朝领地上发展起来的,保留着浓厚的商文化特色,但仍保持着一些土著文化传统,如出土的宽折沿袋足鬲为晚商典型器物,同时器物中大口盆的口沿下宽大的附加堆纹,是受土著围坊三期文化的影响。这一遗址连同北京琉璃河、镇江营、白浮等构成“保北京南西周文化共同圈”,成为战国时期称雄北方的燕文化的坚实基础。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